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的图形。下运动神经单位:脊髓前角--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肌纤维。 临床意义:较全面地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基本方法步骤: i. 针电极插入肌肉needle insert ii. 观察插针时电活动insertional activity iii. 肌肉放松时电活动activity in relaxed muscle iv. 随意收缩时电活动activity in contracting muscle v. 轻收缩、中度用力、重度用力
操作常规
1、开启总电源,启动肌电图设备,在Windows桌面点击肌电图图标,启动系统,进入相应肌电图检测界面。 2、认真阅读患者检查要求,设置相关检查参数。 3、分别做好接地电极、引导电极和刺激电极的安放。 4、做好各项检查后关闭电源开关,收好导联线。
临床保养
1、设备使用完毕后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拭,保持设备整洁。 2、使用后的检查电缆及导联线,查看有无破损情况。
注意事项
1.保证电源稳定和电线完整,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设备,以防漏电,如出现电源破损或机器外壳漏电现象应及时停止操作。应设专用接地线,不能用其它管道代替,以确保仪器安全接地,严禁将刺激探头短路。 2.做肌电图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并充分对受检者解释并取得配合。 3.保持肢体(尤其是末端)温度,天气寒冷可局部加温,保证肢体末端温度维持在32℃以上。 4.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非诱发电位检查项目时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漏电流。 5.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进行NCS。 6.植入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的患者,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应远离植入设备15cm以上,接好地线,刺激电流时限限制在0.2ms内。 7.意识障碍患者或有精神症状患者进行检测时应咨询相关专科医生检查的必要性,并避免意外损伤。 8.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因其他血液异常存在出血倾向或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药物的患者,在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应评估检查的利弊并对患者进行充分地交代。可以先选择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除非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已得到纠正。 9.建议使用一次性针电极。对于疑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括克雅病)或已诊断为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梅毒等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10.肋间神经或Erb点针电极刺激,在颈棘旁肌、膈肌、前锯肌等部位行肌电图检查时,要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气胸。
应急措施
1、当设备工作时出现异常声音、火光、烟雾等情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设备停止工作并及时上报维修维护服务中心。
2、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报修维修维护服务中心。